体育课运动负荷及其实践特点与应用
舒盛芳;
摘要(Abstract):
<正>运动负荷是评价一节体育课质量和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在各级各类体育课教学评比中,以什么观念作为导向,以哪些指标引领评价结果,如何看待运动负荷指标的价值和重要性,最能反映学校体育改革的现实走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和应用经历了"量化评价"(20世纪80年代对练习密度、强度带有极端化的量化评价)——"多元负荷评价"(20世纪90年代"心理负荷"与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舒盛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学校体育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127.
- [2]刘海元,主编.学校体育教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学类体育教育专业通用教材)[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98
- [3]刘海元,主编.学校体育教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学类体育教育专业通用教材)[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99.
- [4]毛振明,赖天德.如何看待体育课的运动负荷[J].中国学校体育,2006,10.
- [5]吴衍忠.浅析体育课与运动负荷价值阈[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4.
- [6]关于“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问题”来搞主要观点摘登[J].中国学校体育,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