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要有高度、有深度、有宽度

    于素梅;

    <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以下简称“每天不低于2小时”)的明确要求,各省市区和学校快速行动,多个省的教育行政部门出台落实《纲要》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策略相关文件,对学校具体落实好《纲要》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同时也存在一些地方重视但不知道怎么推进、行动但出现形式化或跑偏现象的情况,总之对“每天不低于2小时”的落实出现了不高、不深、不宽的现象。如何走出误区、消除形式化、破解真问题,将“每天不低于2小时”落实、落细、落好,值得重点关注。

    2025年04期 v.44;No.378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特别关注

  • 会场传声 操场践行 知行合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本刊;

    <正>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提升青少年体质水平张晓宏提出,社区是青少年在校外重要的锻炼场所,但社区体育设施适用性不足、青少年对社区体育项目参与度较低等问题,让青少年体育锻炼缺少合适的条件。对此,要加大经费投入,补齐社区健身设施短板,让社区成为激活青少年活力的能量场。同时,针对社区体育设施适应性不强的问题,还要结合青少年需求,建设适合青少年使用的体育设施。青少年体质提升不仅是健康议题,更是重塑民族生命力的战略工程,要将社区青少年体育纳入全民健身、社区发展等范畴,让社区体育成为学校体育的有力补充。

    2025年04期 v.44;No.378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创新羽毛球教材设计 赋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体育与健康 教师用书 羽毛球运动 全一册》教材介绍与教学实施建议

    高琬鑫;陈世雄;周志辉;杨伯明;刘成兵;

    《义务教育教科书 体育与健康 教师用书 羽毛球运动 全一册》是首次独立成册的羽毛球运动国家课程教材。研究依据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结合羽毛球运动的独特性,详细介绍新教材的内容体系和编写特点,重点呈现本次编写的创新特色,并考虑时下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现状,为一线教师利用本教材实施羽毛球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在羽毛球专项运动教学中,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精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025年04期 v.44;No.378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消息报道

  • 强基·润心·筑梦:草根研讨聚力前行——《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草根争鸣”栏目总第191期话题研讨在浙江余姚举行

    吴焕栋;胡涛波;邹军权;

    <正>2025年3月28日19:30,《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草根争鸣”栏目总第191期话题“基本运动技能教学的实施策略”研讨活动在浙江省余姚市姚江小学南校区举行。本期话题研讨由浙江省宁波市邹军权体育名师工作室主持,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体育教研员余立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体育教研员林亦敏担任嘉宾主持。研讨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阳明小学设立分会场。

    2025年04期 v.44;No.378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场景赋能 身心双育——2025年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场景式育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项目开班

    本刊编辑 ;

    <正>3月29日,受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教育学院承担的2025年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场景式育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项目开班典礼在北京教育学院黄寺校区举行。此项目紧扣基础教育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发展的场景式育人理念,以北京市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即“体育八条”)的新理念、新赛道和新要求为指引,以身心健康为出发点,聚焦主题单元教学和体能实践活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深入挖掘体育的育人功能,解决体育课锻炼时效和学生身心健康问题,探索拓展体育教学应用新场景、新模式,为“强体魄、强心智、强担当”的未来人才培育提供场景赋能行动。

    2025年04期 v.44;No.37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题报道

  • 努力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常态体育课高质量发展

    谭步军;

    通过以赛代培、以赛促研的方式,推动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常态课高质量发展。采用经验总结、行动研究等方法,强调“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实施。研究表明,规范教学设计内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化大单元教学及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是提高常态课质量的关键路径。

    2025年04期 v.44;No.378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深植核心素养 提升课堂实效

    陈星钢;

    基于“2024年度四川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现场课展评活动”,分析展评活动课例中“学、练、赛、评”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法。通过现场观摩、课例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发现通过分解示范、组合练习、实战应用的教学策略,情境设计、梯度设置、过程反思的学练方式,精讲方法、多练技术、分层学练的教学手段,能够夯实运动技能基础,培育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025年04期 v.44;No.378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聚焦以体育人 淬炼强教之师

    徐雪容;

    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上好常态体育课,致力于探索构建全新样态体育课堂的路径,采用课堂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学习目标精准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场地器材合理创新、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研究表明,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学练与多元评价有机结合等,能够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2025年04期 v.44;No.378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助力体育课堂提质增效“四化”

    陈友毅;

    为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助力体育课堂提质增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采用经验总结、行动研究等方法,分析教学设计与实践特点。研究表明,“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实施、课程内容结构化设计、教学方式合理化选用、评价内容多元化设计等“四化”策略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等,为体育教师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提供实践参考,助力实现以体育人的目标。

    2025年04期 v.44;No.378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从理念到实践 探索高效体育课堂

    胡康君;

    为通过优化学练方式、调控运动负荷、创新场地与器材使用、创设教学情境等,探寻提升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有效路径;采用经验总结、课堂观察等方法,发现基于现行课程标准理念的课堂教学已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初见成效,其多元化与系统化的教学设计不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为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撑与理论参考。

    2025年04期 v.44;No.378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深耕“三化”之道共研“趣味”课堂

    王成勋;程逸群;余金红;王其炽;

    采用课堂观察、课例分析等方法对展示课例进行反思研究,研究表明,情境化学习以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进阶化练习内容激发学生学练积极性,游戏化比赛营造学生学练氛围,做好三者协同作用的教学设计能显著提升体育课堂实践的趣味性与教学效果。

    2025年04期 v.44;No.378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聚焦核心素养 促进常态体育课提质增效

    侯艳;杨城;巫远龙;

    为提升小学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质量,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采用课堂观察、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通过学习目标制定、结构化的组合教学内容设计,选用问题导向、器材创新、分层教学等学练方式及多元评价方式等,提升常态课教学的质量。研究表明,教学内容结构化的选用、学练与评价方式的优化等,有助于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有效推动常态体育课提质增效。

    2025年04期 v.44;No.378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平二《篮球:运球、传接球与投篮比赛》一课的设计思路与呈现

    木英;

    为提升学生的篮球进攻技术,采用课堂观察、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探索培育学生团队协作的体育品德和提升学生在比赛中的应对能力。结果表明,合理的技术组合、多样化、趣味化的比赛设计,对学生掌握篮球技战术、培育核心素养具有促进作用。

    2025年04期 v.44;No.378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学研究

  • 学生主体视角下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践阐释

    花亮;

    以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围绕主体性唤醒、适切性适配与发展性追踪三个维度构建理论框架,系统阐释学生主体地位在体育课堂中的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转换师生角色、融入生活场景、整合学练赛评、完善多元评价四重具体实践路径,通过篮球战术自主设计、校园应急避险情境创设、足球技能闭环练习和电子体育成长档案袋评价等详细教学案例,呈现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建构者转变的操作化方案,旨在为新时期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2025年04期 v.44;No.378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学为中心视角下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四化”

    张娅露;石峰;

    研究基于“学为中心”理念,提出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采取教材分析问题化、问题串联任务化、教学组织动态化、教学评价证据化,通过重构教与学的关系场域,探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范式,为达成课程标准的理念提供思路。

    2025年04期 v.44;No.378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小学生“优体能”运动体系的创新构建与实践路径

    孙卫华;刘娓楠;侯雪萌;徐永凌;刘宇楷;

    研究针对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体能评价体系不健全、运动内容缺乏趣味性等现实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优体能”运动体系。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包含年龄敏感期练习、性别差异化课程、多场景应用模式的三维体能发展模型,并研制出《中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参照表》等系列工具。实证研究表明,该体系能显著提升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优良率,创造性地实现了竞技练习理念向基础教育场景的转化,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2025年04期 v.44;No.378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生一技”中小学体育专项运动技能评价体系的构建

    马杨旭;

    为实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目标,宁波市教育局构建了中小学生体育“一生一技”专项运动技能评价体系。该体系涵盖田径必修课和足球、篮球等8项选修课,依据“单一技术、组合练习、展示比赛”标准,分入门、初级、中级、高级四个层级,从行为品德、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及组合、技战术运用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采用多元方式,包括量化测试、理论考核及赛事参与记录,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水平二至水平五的一体化动态跟踪,促进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系统掌握和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

    2025年04期 v.44;No.378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身体认知的体育学习定位与实施

    王勇;

    身体认知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包括身体图式和心理认知两个层面。在体育学习中,要关注身体认知的结构性,身体图式和心理认知两者螺旋上升,相辅相成。厘清基于身体认知的体育学习目标,是促进学生身体认知发展的关键。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以及课内外联动等措施,学生可以在体育学习中得到有效的身体认知发展。

    2025年04期 v.44;No.378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体育课堂转型策略

    罗新江;王苏婷;齐朋雨;周鑫;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强化课程育人导向”。研究基于新课标和浙江省提出的“四化”体育课堂转型要求,以水平三《手球:接球+射门组合练习方法5》一课为例,通过小组合作、问题搭建、评价驱动等深入课堂实践,以推动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2025年04期 v.44;No.378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学篮球课堂教学中的赛练结合策略

    田仁克;

    研究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探讨“赛练结合”在中学篮球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法,设计科学性、趣味性与实效性并重的教学方案。研究发现:“赛练结合”通过模拟比赛、情境教学等创新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意识;同时,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025年04期 v.44;No.378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引燃、自燃、共燃:点燃体育课堂的“三把火”

    曲成淼;

    基于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践与探索,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提出通过“引燃”“自燃”“共燃”激发课堂活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在“引燃”阶段,通过创设情境、适时引导和精准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内在动力;在“自燃”阶段,学生通过明确目标、合作学习和数智化赋能,实现内驱赋能,激发成长动能;在“共燃”阶段,通过多样竞赛和师生合作,凝聚团队力量,实现协同共进。

    2025年04期 v.44;No.378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学实践

  •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钱明星;邹军权;

    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合作、互动等,达成教学目标。研究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探索在体育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提出活动促进强实践、任务驱动增效能、挑战进阶促精进的合作学习路径,经过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参与性,提升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2025年04期 v.44;No.378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体育课堂常规培养“五策略”

    庄宏远;邓赞财;刘丽生;关海峰;陈国明;

    课堂常规对体育课堂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率至关重要。通过实践研究,提出培养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的“五策略”:“先严后松”“先收后放”“先少后多”“先细后简”“师生同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25年04期 v.44;No.378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提升小学篮球课堂教学质量

    张振强;王慧娜;刘才金;

    体育课堂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在以往的小学篮球教学中,存在学得浅、练得少、无对抗等问题。基于此,通过实践研究提出以学定教、以练为主、以赛促学三重策略,促进小学篮球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025年04期 v.44;No.378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师教研

  • 共学、共研、共进:新时代体育学科工作室的运行机制与创建策略

    王坦;邵进南;

    新时代体育学科工作室建设发展立足于“研修效度、课堂广度、课题深度、教育温度”的宗旨,承担着创新、示范、辐射、引领功能,是培养新秀、培训教师的重要平台。采用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通过导师跟踪制,运用“网络研修+反思提升+课题研究+课堂实践+主题对话”的方式,对新时代体育科学工作室建设运行机制进行实践探索,提出提升体育学科工作室发展的有效机制与实施策略,并基于此形成学习型共同体,实现共学、共研、共进,提升体育学科工作室成员综合能力。

    2025年04期 v.44;No.378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课例研究:名师工作室研修方式变革的“利器”——以张勇名师工作室为例

    张勇;李建文;

    基于张勇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实践,探讨课例研究在名师工作室研修中的应用路径及效果。张勇名师工作室借鉴胡庆芳课例研究“六步法”,构建了“教—研—培”融合的研修模式。研究表明:课例研究能有效整合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推动成果产出,促进教师成长。同时指出了课例研究在工作室层面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愿景,为工作室研修方式变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v.44;No.378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名师工作室“反导式教研”策略研究

    王雪姣;石冰冰;

    反导式教研是通过目标引领、预设结果导向、贯穿多元评价、教研效果反馈的反向设计的闭环式教研活动形式,可以为骨干教师搭建展示平台,为更多的乡村体育教师提供机会,沉浸式参与教研活动,辐射带动乡村体育教师行动起来,实现乡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名师工作室“反导式教研”策略,包括评价先行,激发内驱,问题情境中深度学习;确定目标,明确方向,任务驱动中合作学习;正向实施,扎根课堂,教学实践中真实学习;反促发展,提升素养,真实评价中反思学习。

    2025年04期 v.44;No.378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路径与实践探索

    陈磊;

    在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与“五育并举”背景下,体育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破解师资专业化不足、教学模式同质化、区域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陈磊体育名师工作室通过导师培养制、项目引领制、成果交流制、奖励考核制、对外合作制五大机制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创新整合高校、行业、区域等多方资源,实现工作室成员从“技能单一型”向“教学研复合型”的转变,并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优质师资支撑与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2025年04期 v.44;No.378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训练竞赛

  • 手球竞赛规则与竞赛组织

    周燃;张格;

    通过文献综述等研究方法,梳理呈现手球运动独特的场地要求、比赛规则和组织形式等,以提升青少年手球比赛的规范性和公平性,为手球运动的普及与推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5年04期 v.44;No.378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1-4变换”8字穿梭跳绳学训策略

    尤仲;杨娇;沈维文;

    发展跳长绳项目,通过“强化技能学练”“模拟比赛场景”“制订高目标”等策略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团队凝聚力与竞技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1—4变换”8字穿梭跳绳队伍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项目规则、训练方法及策略。分析项目特点,提出“规则渗透—分组搭档—分层训练—空绳优化”的训练路径,并结合实际训练经验总结技术要点,包括固定搭档分组、分阶段提升难度、合理空绳减少失误、优化进绳方向与团队配合等。

    2025年04期 v.44;No.378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装备与器材

  • 乒乓球旋转发球器的制作与应用

    薛焱;张宜玲;王蓓;

    乒乓球的旋转是学生学习乒乓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更清晰地观察乒乓球的旋转方向以及更好地进行自主练习,经过实践研究,自制了乒乓球旋转发球器,经日常教学检验,可以有效增加课堂练习密度,提升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为今后进阶动作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年04期 v.44;No.378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体质与健康

  • 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胸椎健康的实践路径与方法

    姚斌彬;叶佳锋;王红卫;

    为聚焦青少年胸椎健康风险防控,探索科学化、多维度的运动干预策略,基于胸椎解剖结构与病理机制,结合胸椎生物力学原理,设计了包含如康复训练、传统功法、全身性运动的系统方案,并提出以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创新体育活动形式、提升专业教师能力的多维胸椎健康防护模式。研究结论:体育运动能够显著改善青少年胸椎肌群力量平衡,矫正圆肩驼背、胸椎侧弯等异常体态,形成校园场景胸椎健康防护的路径与方法。

    2025年04期 v.44;No.378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活力课间·健康成长:中小学生课间微运动与体质健康促进

    袁圣敏;张龙凤;吴键;

    由于休息时间短、有安全顾虑等原因,学生们在课间走出教室自由活动往往受到制约,如何将课间还给学生也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在此背景下,研究基于课间微运动理念,探讨其在促进学生心肺功能、力量素质、灵敏性与协调性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科学的设计原则与实施策略。

    2025年04期 v.44;No.378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研集锦

  • “体质健康+运动等级+健康知识”综合评价的实践探索

    张晓军;

    为探索国家标准赋能体育学业质量的评价方式与实施策略,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法进行评价实践研究。研究认为:通过“体质健康+运动等级+健康知识”综合评价,能较为准确地实现对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的动态监测,为“教学评一体化”提供实践框架,推动核心素养培育从量变向质变转化。

    2025年04期 v.44;No.378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质量评价的区域实践

    王丽红;

    为探索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的评价模式,采用案例研究法对区域内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逐级评价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通过构建“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评价体系,对办学、教学和学练情况进行评价,促使学校关注教师、教师关注学生、学生关注自我,激发被评价对象的发展动力,有效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

    2025年04期 v.44;No.378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学篮球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王伽伽;金刚;张小伟;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针对小学篮球教学,探索表现性评价的实践路径,构建涵盖技能应用、学习品质及团队素养3个维度的表现性评价体系。通过校内实践应用表明,该体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同时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成效显著,为小学篮球教学开辟了新思路与新方法,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5年04期 v.44;No.378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阶三维”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

    吕祥文;姚琍;

    为回应《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业评价的要求,探索“三阶三维”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评价体系,采用文献分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表明:“三阶”设计有效覆盖评价全过程,分别对应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有利于评价内容与教学过程融合;“三维”指标明确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要求;通过设计“任务链”、建立“成长档案”、推动“家校共评”三个实施策略,实现评价在真实教学场景中的精准应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并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可参考的范式。

    2025年04期 v.44;No.378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质量评价三策略

    刘萍;姜建明;

    为探索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的评价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动态数据追踪及多元评价工具设计,提出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增值评价、多主体协同评价的学业质量评价三策略,构建科学、可操作的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三策略”通过互补性评价、动态分层激励及多元反馈机制,能有效提升评价的全面性、激励性和客观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

    2025年04期 v.44;No.378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学业质量评价的思考与建议

    金刚;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评价,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却面临诸多挑战。基于实践研讨,提出细化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大核心素养评价要点,构建分层动态评价体系,融合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倡导精准分析评价数据优化教学设计,建立“评价—反馈—改进”闭环管理机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研究表明,以核心素养为锚点、多元评价方法为支撑、教学改进为驱动的评价机制,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v.44;No.378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一线话题

  • 每个学生都可以是运动场上的明星

    杨圣强;

    融合教育对提升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价值。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探索融合教育的路径方法,为存在生理缺陷的儿童提供适合的体育教育,从而真正实现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

    2025年04期 v.44;No.378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校园篮球特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策略

    沈丹萍;黄美勤;钟云力;朱元元;

    如何将大课间活动与体育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促进大课间活动实效性,需要深入思考与实践。篮球作为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在校园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学生基础。研究通过探讨校园篮球特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策略,采用“篮球+”和项目融合的方式,为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025年04期 v.44;No.378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聚焦“三个着力” 打造校园啦啦操特色品牌——以重庆科学城富力南开小学推广校园啦啦操的实践探索为例

    傅波;沈武旗;

    针对学校体育课程同质化困境,研究构建“点—线—面”三维推进策略,系统开发啦啦操校本课程体系。通过组建“国家级导师领衔”的师资团队,实施“两备一研两论坛”研修机制,构建C/B/A三级梯队培养体系,研发《律动啦啦操》分级课程(基础级—进阶级—精英级),采用“学—练—赛”闭环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数据显示:课程实施后学生BMI合格率提升15.7%,SCL-90量表阳性症状均分下降23%,学生获国家级奖项40余项,重点中学特长生输送率达82.3%,教师团队获全国、市级教学奖项30余项,学校荣膺“全国啦啦操示范校”等称号,社会活动直播观看累计超2万人次。实践表明,通过“课程体系阶梯化、训练机制系统化、评价维度多元化”的校本转化路径,啦啦操项目有效实现“五育融合”,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落地提供了创新范例,具有显著的教育推广价值。

    2025年04期 v.44;No.378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