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3 采文化之美 促持续发展——学校的乒乓球文化建设(董 文莉)

5 小学生乒乓球教学探析 (赵 斌)

6 素质教育环境下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体育活动 (刘艳)

7 少先队组织与小学生体育活动推进的思考 (王芳)

8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乒乓球运动 (刘延清)

9 校园乒乓球训练促进少儿心智发展的策略 (马宇)

政策管理

10 整合课程资源内涵 发展阳光体育 (张庆胜)

11 如何遏制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不断下滑 (刘军 李勇)

12 围绕学校体育工作重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陈竹青锁磊)

13 九江城区小学体育课学生着装的现状及其对安全的影响 (缪洲生钱远玲)

14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应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利用 (邹燕红)

15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郑锋)

16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李生良,余桃花)

17 结合地域文化 开发课程资源 (陆胜兴 )

19 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对策研究 (田忠成)

20 对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体育考试的探讨 (杨秀云)

理论争鸣

22 体育本质的 探究 (费俐兴)

23 关于我国“体育”概念的争议与思考 (吴倩)

24 体育教育叙事研究探索 (梁恒)

26 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蒋新成)

27 对创造和谐体育课堂的几点思考 (赵东海)

28 由2011版《课标》引发对体育教学的思考(黄国良)

29 论体育教学中设计隐性课程的意义 (孙琴 窦海波)

30 后奥运时代“绿色奥运”理念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张志富)

32 探讨当代大学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理念 (陈姜华)

33 “魅力课堂”: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 (芦腾)

34 探析小学武术教育的传承和开展意义 ( 梁啟宇)

教学研究

36 开展多元化体育教学构建体育教学新特点 (刘斌)

37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刘德宇)

39 分组互助式体育教学模式探析 (王锦 蔺琛)

41 运动处方教学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张斌)

43 探讨心理因素对提高青少年的运动成绩的影响 (吴伟)

44 对高中设置体育备课组的思考与探究 (阮琳玮)

45 把“学生的发展需要”落到实处——“年级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黄治兵)

47 探索自选兴趣体育教学新模式 (谭鸿护)

48 如何实现初高中体育教学有效衔接 (胡伟标)

49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研究 (刘景营)

50“1215”初中体育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杨泽举)

51 由案例谈教学内容与游戏的选择依据 (李素荣 穆乃国)

52 探讨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心理满足 (张秀玲)

53 对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崔勇)

54 对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及思考 (戴祖斌)

55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许晓伟)

56 普通中小学校体操教学现状与分析 (高家明)

57 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六导” (李本明)

58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无效时间”的成因及分析 ( 史松林)

59 探索小学体育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 ( 陈云)

60 对初中体育“八板块”内部关系的探析 (刘海祥 李玉建)

62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作用的再思考 ( 张琥珀)

63 探讨初中体育“板块化”管理对理顺有关关系的作用 (谷 继光李玉建)

65 跆拳道校本课程在初中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 易勇刚)

67 健美操选项课开设排舞模块教学的可行性探析 (吴晓艳叶建军)

69 新形势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之我见 (龚元军)

70 大班额环境下提高初中生运动参与的探析 ( 谢作进)

72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张玉芝李志雄)

73 实施课堂调控 提高教学效率 ( 赵建华)

75 例谈小学体育可操作学习目标设置的要点 (陈爱民)

教学实践

76 体操教学课堂中常见问题及应对办法 (冯立芳)

77 体验成功快乐,促进学生自主练习 (张 知友 王琴)

78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 贯玉平)

79 对太极拳在实践中的教学体会 (王 世虎 郭胜斌)

80 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梁旭)

81 同心聚力 精研教学——体育中考课堂教学探索(陈宁)

82 小学体育课上学生注意力培养的探究 (李 明高)

83 示范法在中学田径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吴 华)

84 对选项趣味教学模式的实践性探索 (周 宝雷)

85 有备无患,尝试耐久跑 (刘翠荣)

86 雪地嬉雪 快乐成长 (邹梅)

87 《保护眼睛》教案(水平三) (高文静)

88 对中学生羽毛球训练课的教学方法探讨 (王成国)

89 小学低段广播体操教学初探 (陈华)

90 体育课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邓小静)

91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 ( 何祥国)

92 水平二(三年级)《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张永刚)

93 调节体育课不良情绪方法初探 (唐华)

94 体育课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韩飞)

95 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对策与建议 (蔡志磊)

96 在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探析 (周梅)

97 课堂处处显常规 (杨咏梅 牟保真)

98 兴趣导航 游戏引领 让课堂充满活力 (吕丽娟)

99 如何培养中学生体育课的兴趣 (王雪连)

100 水平三(五年级)《弯道跑》教学设计 (尤军 郭玉东)

101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罗 洁)

102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罗子荣)

103 探析“绳中绳”的花样跳法 ( 陈雷生 陈娟)

104 “小群体”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杨琼)

105 巧用“四步法”完成花式篮球双球上抛训练 (张涛)

106 雨天室内体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黄 华生 刘炳潮)

108 如何把美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的探讨 (杨新玲 郝建超)

109 我校排球模块分组分层次教学的尝试 (李 文军)

110 巧用诗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韩 国栋 刘红霞)

110 妙用栏架开运动处方 (张建强 姜军)

111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 亓海伟)

112 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模式我之见 (邱建坤)

体育游戏

113民间角力游戏七则 (骆乐刚)

114 趣味急停喊名字 (李强 )

训练竞赛

114 传播“正能量”——乐学模式下的趣味运动会 (吴剑平)

116 广东省体育术科高考测试中排球选项应注意的问题(张志报)

117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赛前紧张和焦虑的认识与分析 (信铭东)

118 如何在初中升学体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李 厚余)

119 竞赛训练理念——学校田径运动队的训练组织与管理(林山城

121 高考体育特长生的选拔 (朱彬)

122 怎样提高体育考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 郑颖)

123 刍议小学阶段的“中长跑兴趣训练法” (吴春花)

124 关于篮球组合训练的探讨 (王祥)

125 开展好中学体育课外活动的几点看法 (罗 宏军)

126 探讨16人两分钟“8字”跳长绳的训练方法 (曲艺)

127台阶训练对提高中学生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 (黄赛)

128 发展腹肌快速收缩能力的几种方法 (卓有 丁伟)

129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张贵华)

130 挂膝仰卧起坐——发展腹肌快速收缩能力的有效方法(丁伟杨桂枝)

131 高中体育特长生报考体育原因调查分析 ( 吴雨航)

132 跳高比赛的战术与策略运用 ( 陈建设)

134 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员选材的研究 ( 刘洪涛)

教师教研

136 荣获第一名的分腿腾跃山羊课 ( 王新军)

137 完善“短板”,提高体育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何健)

138 如何做好小学生体育课堂的情绪“带头人” (沈向男)

139 做有研究头脑的新型体育教师 ( 陈小军)

140 对我国部分优秀单板滑雪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与分析(杨福)

141 对“观摩教学中的评议课”的辨析 (李业隆)

142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诊断式评课活动的策略 (冯永刚)

143 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李丽)

体质与健康

143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梁荣)

145 关注肥胖学生运动心理 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张小伟)

146 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调节的探讨 (杨刚赵庆德)

148 探讨拓展训练对健全中学生人格的促进作用 (张艳丽)

149 开发竞争性游戏与亚竞技项目的思路和方法 (殷伟东)

151 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 (刘晓云 胡彦峰 李仕美)

152 中学生在体育课中不良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王 辉)

154 田径课教学与兴趣培养分析 (蔡文丽)

155 心理暗示在高中健美操选修课中的运用 (饶少明)

156 河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分析 (王永强)

158 甘肃政法学院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刘晓薇刘晓云)

幼教与职教

160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四个转变 ( 朱彩云)

161 例析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诚信教育 ( 密肖华)

场地与器材

162 正确发挥哨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项为人)

163 阴(雾)雨天对体育场地器材影响与对策 (倪建军)

164 定向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探索 (李占科)

165 体操海绵垫的保管 (周书勇)

166 对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分析 ( 李亚伟)

一线话题

167 尊重每一个学生(吴建美)

168 体育教学更需要多一份耐心 (王成刚)

169 对校园锅庄舞内容改造与特色拓展的研究 (段敬文梁文潮)

170 学校体育想说爱你不容易 (林锦坤)

171“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唤醒同学自我教育的力量(王圣芳)

171 做一名有境界的体育教师 (李松)

172 发挥体育优势,转化后进生 (郑强)

173 我向学生致谢 (朱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