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引导 有序推进 齐研教学比赛对待学生差异策略
2024年5月30日晚,《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草根争鸣”栏目总第181期话题研讨活动在杭州市公益中学举行。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为“教学比赛中如何对待学生差异化”,由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吕恒莱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全程直播,研讨活动受到全国体育同仁的积极响应。

一、倾情准备:精心组织,清单化落实
为了本次研讨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主持团队根据筹备会议精神,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及相应的任务清单,明确任务责任人和完成任务的截止时间,使准备工作更全面更细致。团队成员根据自身任务清单,有序推进工作进程并及时在微信群中反馈完成情况及遇到的困难。5月29日8:00在总协调人吕恒莱老师的统领下,研讨主会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5月29日9:00在浙江省杭州市体育教研员何鲁伟老师、西湖区体育教研员岑丽萍老师的带领下,宣传组利用QQ群、微信群、钉钉群、行政手段等一切资源,调动省市区、省内外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并告知参与者注册流程、研讨建议、参与办法、了解论坛和本期主题等。5月29日12:00王乾益老师提前完成桌椅及台签的摆放,安排专业人员对电源插座进行布置。5月29日16:40由刘洋老师牵头提前了解“草根争鸣”栏目研讨平台——“云端课堂”APP的操作办法,并联系栏目负责人开启研讨教室,现场模拟主持,熟悉相关流程。5月29日21:30在主持人吕恒莱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所有成员进入研讨平台进行模拟研讨,一直持续到凌晨1点,每位成员边听边记边提问,不放过任何细节,努力在正式研讨活动中出彩。5月30日9:00贾清泉老师组织专业人员对电子屏、笔记本、灯光、网络等设施设备进行了最后调试。截至5月30日11:40会场布置全部完成,18:00主持团队全体成员进行了研讨前的最后一次现场会议,根据任务清单对各项细节又一次进行了梳理和完善,余立峰老师对本次研讨活动再次明确要求并动员讲话,为研讨活动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19:15主持团队所有成员登录账号,实时观察留言情况,并上传汇报各分会场准备情况,循环播放精心制作的主持团队宣传视频,为正式研讨做好暖场工作。

二、激情研讨:有序推进,成果化呈现
围绕研讨话题,本期“草根争鸣”栏目针对“如何认识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进行研讨。在研讨活动正式开始前,主持人吕恒莱老师首先表达了对《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吕兵文教授以及其他体育名师团队的感谢,并向全国各地的同仁们介绍了本次主持团队的豪华阵容——正高级教师、浙江省体育特级教师、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老师;浙江省体育特级教师、杭州市体育教研员何鲁伟老师;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西湖区体育教研员岑丽萍老师,其中余立峰老师不仅是本期话题的嘉宾主持还是总主持人。19:31总主持人余立峰老师发表开篇词,介绍了教学比赛的意义及本次研讨活动的亮点,同时对话题时段进行了划分及对应主持人,由吕恒莱老师主持话题一,岑丽萍老师主持话题二,何鲁伟老师主持话题三,并由余老师进行最后的研讨总结。19:36吕恒莱老师对话题一进行引导发言,希望通过体育同仁体育课堂实践对教学比赛的价值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根据省内外体育同仁们精彩的发言,吕恒莱老师总结到教学比赛具有以下价值:1.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2.体现教学比赛的育人价值;3.教学比赛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还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在某种意义上还为学校的体育特色奠定基础。20:06第二话题主持人岑丽萍老师倡导大家从事件中寻找问题,同时请体育同仁们分享一下在组织教学比赛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遇到哪些不同差异的学生?通过体育同仁们的发言具体可以发现遇到的困难为素质、技能、心理等方面,具体的差异主要体现为:运动基础、运动水平、身体条件、身体素质等。岑丽萍老师指出差异的分类不能穷尽,但更全面的分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差异,可从运动基础、能力水平、兴趣爱好、运动认知、学生心理等方面去思考;对学生差异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学情分析;聚焦差异的组织比赛遇到困难的列举,有利于引导老师从比赛的内容、方式、组织形式、评价等方面去思考,自然衔接到第三话题解决困难的方法、策略、路径上来。20:40话题三,也是本次论坛的主题话题,由何鲁伟老师进行主持引导,何鲁伟老师希望广大体育同仁能够继续保持话题一和话题二的研讨氛围坚持坚守,用心用情,深入研讨,针对话题二结合具体项目及案例,把差异作为我们要去攻克的目标,作为育人的有效载体去设计;根据差异,通过规则、场地、器材等变化设计教学比赛,让所有学生在教学比赛中赛有所得;根据差异,通过设计巧妙的评价,让所有学生在教学比赛中赛有所获;根据差异渗透育人理念,如中国女排精神、文化自信等,让所有学生在教学比赛中赛有所悟。最后何鲁伟老师指出,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设计(实施)教学比赛中,我们应该积极面对,把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和以体育人的契机,根据差异、因势利导,设计(实施)教学比赛,发挥教学比赛的育人价值。
三、真情总结:有效拓展,结构化梳理
三位话题主持人对每一话题都用心地进行了梳理、提炼并及时地进行了全面的话题小结。同时也正是全国一线体育同仁们用心研究的体现,使得在本次研讨中频频发帖,发有质量帖,发有内涵帖。在研讨活动的最后阶段,总主持人余立峰老师对本次研讨进行了总结,先是对本次研讨活动的三位话题主持人进行肯定,并对同仁们的积极参与和观点碰撞予以了高度评价。余立峰老师认为这是一次真问题,高效率的研讨,是一次具有教育价值的研讨活动。余立峰老师指出本次研讨活动收获颇丰,最有价值的是达成了一个共识:教学比赛是具有教育价值。余立峰老师认为教学比赛的教育价值具体表现在三点。1.教学比赛是区别于竞技比赛的,是具有教育性;教学比赛除了具有比赛的竞技性还能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享受乐趣,公平竞争,培养坚韧不拔的体育品德,更能课程育人,实现教育功能而发挥作用。2.正视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育”。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只说不干,更多的是要尝试解决困难,才能取得好的结果。3.在比赛中育人,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教会、勤练、常赛”是国家目前所提倡的,其中教会是基础,勤练是过程,比赛是检验。学生到了比赛阶段就会发现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会遇到学习能力、劳动能力、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心理习惯等差异;教师利用这些差异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在教育。
活动的最后,余立峰老师指出本次研讨活动意义非凡,一方面厘清了教学比赛的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还可以就如何从教育的视角要策略开展后续的深入研究。
感谢《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草根争鸣”栏目搭建的交流平台,通过本次研讨,教师们对课堂中的教学比赛有了更深的认识,学会认识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
(以上文字、图片由浙江省杭州市公益中学吕恒莱老师、王乾益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