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01.jpg)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127
正确认识与实施综合性评价助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潘绍伟;<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价与考试是通过系统收集学生的课内体育学习态度与表现、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与成效、健康行为等信息,依据学业质量对所反映的核心素养水平及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和评估的活动。”同时,明确要求:“通过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促进学生达成课程目标,发展核心素养。”这些为广大体育教师认识与实施学习评价的内容与方式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从一定意义上讲,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影响甚至制约着教与学的过程与效果。
守护师生健康 共绘成长蓝图——四川省首届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校长论坛举行
本刊编辑 ;<正>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化学校体育事业改革,展示四川省中小学校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5年)》《关于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的实践举措,进一步加强省内中小学校体育交流与合作,共同守护师生的身心健康,4月21-22日,四川省第一届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校长论坛在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举办。
以研促教 夯实“以体育人”主阵地
本刊通讯员 ;舒继光;<正>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并为第十届中小学优秀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推荐优秀课例,4月22—24日,“第十届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课例推荐活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举行,同期,2025年呼和浩特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组长暨骨干教师研训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五塔寺东街小学、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两所学校同步举行。十城市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研究会会长韩书印、秘书长裴绍志,
智能驱动 育体强基——2025校长创新实践研讨会在津举办
本刊编辑 ;<正>2025年4月26日,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指导,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学校体育装备分会主办的“智能驱动育体强基——2025校长创新实践研讨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行。本次研讨会是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同期官方活动之一,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夏国明,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吴键,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学校体育装备分会秘书长、首都体育学院教授王港,
“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小学体育单元学习评价设计策略
谢娟;刘芳;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紧密关联、评价对学习的诊断和促进作用等,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设计与实施脱节、评价形式化等现象。“教、学、评一致性”强调三者间的紧密联系和互为促进,为解决“为何教”“教什么”“怎样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提供了路径。通过文献研究、调查和实践,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设计单元教学,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可观测的表现性行为目标,用评价任务驱动学习活动,用评价标准引领自主学习,用评价主线关联教与学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高中篮球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设计
程富春;韩国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体育课堂学习评价应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基于核心素养,以普通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学生表现性评价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阐述表现性评价的要义、特点和构成要素,以及其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设计策略。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学习“三维四级”等级评价
张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重视学生综合性学习评价,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针对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评价体系少整体规划、评价内容重运动技能、评价实施缺运行机制、评价效果轻有效反馈等问题,基于新西兰学者约翰·哈蒂在《可见的学习》中提出的4个反馈水平理论,构建了“三维四级”小学体育与健康实践等级评价体系。采用行动研究法,以二年级学生为实施对象,通过双线跟进“实时记录成长轨迹”、双图反馈“促进多元反思”、四有评估“优化成长空间”等策略开展实践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能有效提升评价的系统性和反馈的实效性,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改革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范式。
新课标下乒乓球运动战术学、练、赛活动的设计研究
任井伦;白志坚;张瑛秋;《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创设真实情境,提升学生运用组合技术的能力。乒乓球运动战术的学、练、赛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乒乓球运动战术的学、练、赛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真正掌握技术,同时也是夯实国家乒乓球后备人才的有力手段。依据战术博弈论和动作发展理论,对乒乓球运动战术学、练、赛活动的内容及选择、设计逻辑和实施与评价进行阐述;同时,针对战术内容的学、练、赛活动所面临的问题,如专业乒乓球师资的缺乏、授课人数与器材数量不匹配以及活动设计创新性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一线教师教学和研究提供思路。
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陶磊;体育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思维,评价更关注过程和全面发展。基于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发现体育项目化学习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如错误认识、资源不均、实施复杂、研究不足和安全风险等。深研理论依据,从建构主义、多元智能、情境学习和人本主义理论为体育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牢固定位。研究认为:在实践中,应从容量、内容、成果分类明确项目类型,并明晰主题、驱动问题、成果、角色与任务设计要素;重视驱动问题与项目成果的关联呼应,强化体育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专家思维”的培育。
区域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四创新”
杜飞;黄作成;湖北省十堰市遴选20所学校进行大单元教学试点工作,通过实践活动,总结了大单元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提炼出“优化教学结构”“强化教学方向”“内化教学理念”“转化评价办法”4个创新性做法,有序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转型下真实情境的创设与实施
韩庆敏;情境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桥梁和纽带,情境的真实性是学生所学知识迁移到现实世界中的精髓。现实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存在简单、形式、重复、割裂等问题,结合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转型要求作为真实情境创设立足点,通过实践探索不同形式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让真实情境高度契合地嵌入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从而把培养学生素养真正落实到位。
打造体能“学练链条” 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新路径
裴绍志;研究围绕如何有效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出“学练链条”这一概念,即整合体育课堂、大课间、小课间、课外拓展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等各个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学生体能发展体系,并详细阐述了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策略、目标及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旨在通过这种系统化、结构化的练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同时为中小学体育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